自從5月17日美國初步裁定針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額反傾銷稅,已經過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而在這一個月中,中國的光伏企業(yè)也在積極尋求對策應對雙反。從目前企業(yè)應對的策略來看,主要包括尋找臺灣等代工廠、海外設廠以及在美提價進行關稅轉移。
策略之一:代工
反傾銷稅裁定一經出臺,就有業(yè)內人士發(fā)現(xiàn)出口美國的中國太陽板制造商的第一條路,就是在臺灣等不受反傾銷波及的地區(qū)尋找代工廠,進行硅片、太陽能電池,乃至太陽能組件的制造。這也就造就了近一個月一來,臺灣的電池價格有水漲船高的態(tài)勢。
臺灣太陽能廠商2012年5月營收紛紛出爐,根據(jù)TrendForce旗下新能源分析部門EnergyTrend指出,臺廠5月份普遍出貨狀況理想,產能仍維持在八成以上,電池廠也因美國反傾銷初判定案持續(xù)接獲內地廠商代工訂單,并借機將現(xiàn)貨報價緩步小幅調漲,連帶激勵矽外延片產品售價走揚。
策略之二:提價
減少懲罰性關稅對企業(yè)造成影響的另一個選擇是轉嫁成本,太陽能電池標桿性制造商尚德電力日前就已上調其在美國銷售的組件價格,以降低美國雙反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
晶科能源控股也認為,美國市場的太陽能電池板價格短期將上漲,但有一定的滯后性,因為美國上半年安裝量需求旺盛。
策略之三:海外設廠
除了代工和轉嫁成本之外,為了規(guī)避美國反傾銷案最終裁定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征收反傾銷稅和歐洲地區(qū)有可能對中國進行反傾銷的風險,海外設廠似乎是一些中國資金較為雄厚的企業(yè)的選擇。
晶澳太陽能日前宣布,在美國商務部對關稅的最終裁決不利公司產品出后后,可能在海外設廠,規(guī)避美國反傾銷稅。事實上,晶澳太陽能很早就進行相應對策的準備,探索在中國境外設立工廠的可能性在2011年Q3就已經開始,從今年第一季度度起出口至美國的大部分產品都不在中國生產。